交汇点讯 12月2日,由盐城师范学院沿海发展智库和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沿海发展高层论坛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江苏沿海绿城建设”,来自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联、省社科规划办、上海社科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十多家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共同为江苏沿海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
会议开幕式上,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沿海发展智库主任、江苏沿海发展研究基地院长张宏如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江苏沿海地区已步入创新引领、能级提升、布局优化、特色彰显的新阶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谋划沿海绿城建设,统筹推进环境协同治理,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沿海发展新篇章的题中应有之意。
省社科规划办(智库办)主任许益军从新型智库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角度,对近年来沿海发展智库在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重点功能区建设方面所发挥的科研助力作用表示肯定。他建议,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未来沿海发展智库应紧紧围绕沿海绿色发展主题,精心设计专项课题,科学布局智库发展,力争一个或几个政策研究领域锻长板、强优势,聚力成为新型智库建设领域中的“单打冠军”,为江苏乃至全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说,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江苏的现代化建设在全国“一盘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典型意义。沿海地区作为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肩负着勇挑大梁的重大发展责任,更加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书写好中式现代化的沿海绿城答卷。而这其中蕴含的许多深层次的理论和现实发展问题,也迫切需要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开展研究,用科学之思回答好现实发展之问。
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沿海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沈和主持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二级调研员郜书明分享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相关政策及内涵要求。他表示,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的发展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被江苏省委赋予了“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建设使命。新的赶考路上,盐城应集中精力、集中资源认真谋划好自身的绿色低碳图景,针对当前的制造业低端“短板”以及城市能耗高等问题,更有重点、更有措施地建好“国际湿地、沿海绿城”。
以《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徐康宁从“数字经济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角度为江苏沿海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数字”转型的新思路。《群众》杂志社副总编李程骅建议,在多重国家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中,协同推进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与“绿城”建设,要充分发挥出先行先试的主动权,全方位探索盐城全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海科学院原副院长何建华认为沿海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从“理念引领: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规划先行:以第三方平台深化沿海绿色发展规划研究”“品牌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沿海绿色发展共识”三个方面协同推进。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基于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资源承载力较弱的客观现实,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保护传承弘扬海洋文化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实习生 刘臻睿
编辑:笪颖